专访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管理执行主任Ismahane Elouafi:推动农食系统更加高效、包容、可持续、具韧性
- 时间:
- 浏览:18
- 来源:加密货币资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我们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推动农食系统朝着更加高效、包容、可持续与具有韧性的方向发展。”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管理执行主任Ismahane Elouafi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10月10日至12日,以“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为主题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在北京举行。Ismahane Elouafi在会上发言时指出,农食系统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气候变化。当前,气候变化正在加剧,需要齐心协力采取行动,引领全球农食系统转型,以突破性的创新塑造农食系统的未来。
Ismahane Elouafi称,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已经在致力于创新,涉及领域包括气候智慧型农业实践、极端天气预警系统、气候融资工具、尖端育种技术。这些探索将改变农食系统。创新带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创新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创新不能孤立存在。“我们的研究表明,多重创新产生的合力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创新应包括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 投资这些领域非常必要。”
据Ismahane Elouafi介绍,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与合作伙伴就开发了200多种适应气候变化的玉米品种,使产量提高了约40%。她在会上呼吁,拓展创新边界,加快采用可持续做法,让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能获得安全和营养的食物。
10月1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京会见Ismahane Elouafi。马有祥表示,中方愿加强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战略对接,加大各层级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全球农业科技开放合作平台,促进科技创新。
Ismahane Elouafi对21世纪经济报记者称:“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已经有40多年历史,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深化合作。我们希望与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中国农业领域的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努力,将中国模式引入非洲和南亚等地区。”
她强调,中国模式很大程度上基于技术和创新,基于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借鉴中国模式,有助于提高其他地区的生产力,增加经济回报,增强农民的经济能力,从而缩小南北差距,缩小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缩小农民与农食系统其他参与者的差距。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创立至今50多年,拥有15个研究中心,在89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与来自各国政府、学术机构、全球政策机构、私营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3000多个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农食系统研究与创新,旨在建设一个没有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可持续、具有气候适应能力的世界。
重新审视农食系统
《21世纪》:联合国今年发布的报告称,全球饥饿水平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背后的原因何在?
Ismahane Elouafi:造成营养不良和极度饥饿的首要原因是冲突,特别是2017年以来。我们必须对冲突采取行动,停止所有战争,确保我们真正站在和平的立场上。此外,气候变化和经济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我们需要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需要审视经济运转情况,特别是粮食贸易和国际市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建立让弱势群体既能获得健康、营养的食物,又能过上体面生活的农食系统。
《21世纪》: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目标之一是零饥饿。对此,国际社会未来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Ismahane Elouafi:目前,全球有超30亿人无法负担营养、健康的饮食。要实现零饥饿真的很难。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包括生产、加工在内的整个农食系统以及价值链。我们需要生产更多多样化、有营养的食物,需要减少食物浪费。此外,我们需要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应对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
借鉴中国模式
《21世纪》:在你看来,农业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食系统转型?未来,如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支持?
Ismahane Elouafi:如果缺少科技,缺少数据等信息,我们无法实现农食系统转型。这也是为何科技创新如此重要,也是我们需要加大投资的原因。我们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了解农食系统,推动农食系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朝着更加高效、包容、可持续与具有韧性的方向发展。
为了完善融资支持,我们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需要来自基金会等渠道的公共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各国都对农业科技创新有所投入和支持。此外,私营部门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我们还需要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农业与气候息息相关,农业与健康紧密相连。我们需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让每个人了解农业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农业对于更好的环境和地球的重要性。
《21世纪》:你对未来中国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深化农业合作有何期待?
Ismahane Elouafi:我们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已经有40多年历史,接下来要做的是深化合作。我们希望与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中国农业领域的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努力,将中国模式引入非洲和南亚等地区。
中国模式很大程度上基于技术和创新,基于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我们要做的是借鉴中国模式,来提高其他地区的生产力,增加经济回报,增强农民的经济能力,从而缩小南北差距,缩小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缩小农民与农食系统其他参与者的差距。
我们想做的另一件事是与中国一起做研究。我们讨论的项目涵盖食物多样化以及作物、动物育种等庞大议程。我们希望扩大研究,通过分析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实现能力共享,将技术运用于非洲等地区,并推动包括人力、政策、法规等在内的创新。
世行:按现有减贫速度,让全球一半人口摆脱贫困可能需要一个多世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