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10万亩中国农业标准化海外示范区!中国助非洲国家迈向农业现代化
- 时间:
- 浏览:17
- 来源:加密货币资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高级别会议上,来自中国和50余个非洲国家、有关非洲地区组织等约350名代表齐聚一堂,普遍表达了对深化合作的迫切愿望,围绕“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通往现代化之路”主题展开热烈探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和非洲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非双方要坚持走符合各自国情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共赢理念,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坚持人民至上,努力通过工农业发展,让现代化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坚持生态友好理念,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峰会通过了《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两份重要成果文件。《行动计划》提出兴农惠民伙伴行动,支持非洲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网络,援建或升级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不少于10万亩中国农业标准化海外示范区,向非洲国家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打造100个农业减贫示范村,向非洲国家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培养1000名农业致富带头人,推进中非菌草合作中心和中非竹子中心建设和发展。深入开展“百企千村”活动,在妇幼健康、教育培训、乡村发展、清洁饮水等领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鼓励在非中国企业给当地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杨宝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农业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从顶层设计为下一阶段双方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催生新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相关农业项目。“兴农惠民伙伴行动涵盖范围广,涉及规模大。10万亩中国农业标准化海外示范区有助于非洲国家迈向农业现代化,对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参与全球农业产业链具有一定示范作用。1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也将帮助非洲国家应对土地荒漠化以及干旱、蝗灾等冲击造成的粮食减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方对非合作承诺金额均以人民币计价而非美元。“双方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体现了合作的直接性,也更容易衡量双边经济对接的可行性。”杨宝荣说。
中非农业合作领域广阔
2000年10月1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20多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郭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农业合作内容和形式多样,涵盖中非农业贸易、中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专家援助等。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中国与23个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了农业合作机制,签署了72项多边农业合作文件。投资非洲农机、种养殖等农业领域的中资企业已达200多家,累计投资存量超10亿美元。
中国自非农产品进口持续增长,已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国。中国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中非农产品进口成为双边贸易的新亮点。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253.5亿元,增长7.2%,高于中国农产品进口整体增速,芝麻、烤烟、夏威夷果等非洲特色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加38.8%、32.7%、106.2%,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量比重均超4成。
农业发展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方承诺3年时间内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公开数据显示,迄今,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玉米种植、蔬菜栽培、木薯繁殖等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使当地农作物增产30%至60%。中国杂交水稻已在20多个非洲国家扎根,其中,在马达加斯加累计推广面积超7.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7.5吨,超出当地品种的产量的三倍以上。
郭莹称,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蓬勃发展,丰富发展了非洲人民的“钱袋子”和“菜篮子”,为非洲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培养了人才、传授了经验,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为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加快实现非洲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非洲国家传统农业占经济的比重超70%。由于土地集中使用度不够,达不到一定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无法充分释放。
杨宝荣称,现代化农业需要有现代化的工业或科技来保障、反哺农业,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实现涵盖加工、收储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整体来看,非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中非农业合作激发了非洲农业的增长潜力。双边农业合作需要放在中非全面合作的框架下,持续推动种业、设施等领域的发展。
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指出农业合作向全产业链延伸。中国支持非洲发展现代农业,形成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和物流完整体系,打造畜牧养殖和经济作物特色产业,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水平和附加值。
《行动计划》表示,加快实现非洲农业现代化。中非双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推动非洲各国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之一。双方将携手落实“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通往现代化之路”高级别会议上达成的重要共识。非方赞赏中方在2023年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发布的《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高度评价中方同非盟共同编制“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双方还将共同研究适合非洲当地条件的农业技术。
《行动计划》指出,中方将鼓励企业加大在农业领域对非洲投资,探索开展农渔业生产、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物流等全产业链合作,参与非洲农渔业合作园区、粮仓等建设。组织召开中非农业重点产业技术交流与投资贸易推介活动,为双方合作搭建平台。
杨宝荣称,非洲一些国家拥有良好的灌溉资源,但没有转化成推动农业发展的现实。政府财政能力不足,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口。中非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提升非洲农业生产条件和潜力,迈向农业现代化。不过,中非在国民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在农业领域的合作需要创新。市场主体与政府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功能,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这是双方在政治互信下深化农业产业合作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亚太区联席主管Tim Wannenmacker:AI具有高度颠覆性,多方面影响金融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