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美贸易局势影响可控,中国仍有望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 时间:
- 浏览:1
- 来源:加密货币资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北大国发院供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4月2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指出,虽然美国的关税政策会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压力,但鉴于中国作为大经济体的政策调控空间以及多元化市场开拓能力,其影响程度并不如一些机构预测的那样严重。
当天,林毅夫携其著作《解读中国经济》参加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并做“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在主题演讲中,他阐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并在当前面临美国发起关税战、贸易战等挑战的情形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在林毅夫看来,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过去的模型进行的直接推导,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更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及充分政策空间。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5246.5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65%。
林毅夫分析道,面对对美出口的压力,一方面,中国可以出口转内销,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例如,政府推出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并提供补贴,京东也宣布启动2000亿元人民币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以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企业还在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以分散出口风险。此外,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都比发达国家要充足得多。
针对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林毅夫认为,关键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在他看来,当前消费增长乏力主要反映了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因此,提升生产力、增加就业和收入是关键。
他还反驳了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观点。他强调,投资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将带动生产力提升,从而实现收入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因此,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必须按照各种产业、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进行投资。
同时,他指出,中国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一方面需丰富优质产品以满足需求,如广受欢迎的电影《哪吒2》;另一方面需提振市场信心,避免负面预期抑制消费意愿。
他说,除非美国发动贸易战导致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那样的后果,从而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否则中国经济实现5%左右的增长可能性仍然非常高。如果没有美国关税政策的因素,中国甚至有望实现5.3%以上的增长。
“我不是乐观派,而是客观派”
林毅夫提到,中国从改革开放后到1995年,保持了连续16年、平均9.7%的高速增长。但即便如此,1995年时,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53%。此后到2024年,中国又实现了平均8.3%的高速增长。而无论是从1978年算起,还是从1995年算起,中国都是同时期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同时期唯一没有出现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他指出,2024年中国的人均GDP按现价美元计算是13445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国民收入14005美元)。不仅如此,中国的高速增长还拉动了东亚经济体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
“有人说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乐观派,我认为我是客观派。”他说。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何在?
改革开放后,中国为何能持续高增长?为什么改革开放前30年没有做到?对此,林毅夫认为,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来自技术层面的创新,以及新的附加值高的产业不断涌现。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重要区别: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和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能靠自己发明。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
中国的后来者优势自工业革命以后就存在,为什么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取得高速增长?对此,林毅夫指出,1949年之后,出于民族复兴的主观愿望和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直到1978年之后,中国才开始遵循自身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开始真正利用后来者优势发展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的最根本的道理。
“中国崩溃论”为什么反复出现?
林毅夫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出于赶上发达国家的良好愿望,普遍选择了资本相对密集的进口替代战略。
每当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时,国际上就会出现“中国崩溃论”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但林毅夫强调,事实是,20世纪80年代后按照主流理论进行市场化转型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出现了经济停滞、崩溃、危机不断和严重的腐败,1980、1990年代的增速甚至比1960、1970年代还要低。而中国却凭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渐进双轨制改革,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从而为真正过渡到市场经济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
林毅夫指出,尽管中国当前面临人口老龄化、美国滥施关税等多重挑战,但凭借人才优势、国内大市场优势和产业链配套齐全的优势,中国仍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实现5%的增长。
如果上述增长预期能够实现,中国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将为世界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石。
CBN丨“China Travel” fever continues to gain momentum in upcoming May Day holiday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