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全球“抛售潮”蔓延 ,A股未来能否成为“投资避风港”?
- 时间:
- 浏览:1
- 来源:加密货币资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杨雨莱 广州报道
“抛售潮”蔓延 亚太市场暴跌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仍在蔓延。全球主要股指在7日开始的新一周交易中呈大幅下跌走势。亚太方面,日经225指数收跌7.83%,进入技术性熊市;韩国KOSPI指数收跌5.57%;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收跌4.2%;中国台湾加权指数跌9.7%,单日跌幅创历史新高;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收跌13.22%,跌破20000点关口。欧洲主要股指在开盘后也加入暴跌的行列。
从纽约到伦敦,从伦敦到东京,这场席卷全球的“抛售潮”何时能停止?“对等关税”对全球资本市场是短期扰动还是长期影响?来听听方德证券高级分析师廖偲琴的解读。
关税问题白热化促使投资者抛售
廖偲琴:自4月2日美国全面加征关税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足以载入史册的断崖式调整——标普500在上周四、周五(4月3日、4月4日)两天累计下跌10.8%,上次两日跌幅超10%还是在2020年3月美股因疫情熔断的时期。4月4日,随着中方发布一揽子反制措施,包括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的报复性关税,贸易战朝着“硬碰硬”的双输局面演化。
人们希望特朗普政府中有人在周末发表某种评论,表明可能会进行谈判或改变关税,但无论是白宫还是美联储,都没有任何安抚市场的言论。“无差别抛售”是因为跌幅太大,以至于投资者不得不抛售其他资产来追加保证金,造成了一切皆跌的现象。
需观察止跌信号
廖偲琴:如果达成一些小范围的协议,本轮抛盘是有望缓和的。但比如周一(4月7日)开盘的流动性危机和极端行情,我们认为仅适合超短线投资者进行把握,不是转势的信号。如果美国陷入衰退,20%是基础跌幅,如果是深度衰退,跌幅需要达到40%以上。目前正处于杀估值行情,美国数据还没有证据证明美国进入衰退,而经济数据对政策的反馈一般需要一至二个季度,是滞后的。所以虽然已经下跌20%,但我们认为可暂时延迟入场时间,观察止跌信号。
A股全线下挫
受外围市场暴跌以及市场恐慌情绪影响,4月7日A股全线下挫,超5200只个股下跌。不过,种植业、粮食等板块逆势上涨。当前,A股面临外循环扰动加大、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局面。在这一局面下,投资者是否应该更注重长线的投资?怎么配置自己的投资组合?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为我们带来他的观点。
A股大部分股票受到基本面支撑
陈刚:今天A股市场的下跌,主要还是与此前海外市场下跌有关,即市场反映的利空,风险需要一次性释放。另外,可能有部分投资人担忧关税政策推出之后,后续全球的需求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盈利和未来整体的预期。所以在这种预期之下,可能很多投资人想在短期去进行避险。但我们认为:第一,今天整体的跌幅已经是非常大了;第二,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很多公司与行业,包括上市公司的企业盈利所受到这次关税政策冲击的边际影响,其实是没有盘面上所反映的那么大。
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没有必要选择将所有股票进行抛售,大部分股票都有基本面的支撑。确实有一部分受到全球贸易影响的行业和公司会受到一定冲击,但大部分公司仍然属于国内内需品种,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天整体市场下跌之后,大家可以选择逐步布局优质的标的。
可在内需方向上配置
陈刚:首先,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全球环境之下,必然要配置的一个方向就是内需方向。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全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而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3月的全国两会,对于内需消费相关的政策着墨非常多。因此,政策层面对于内需需求的提振与刺激,其实早就有相关的政策和预案。
我们相信,在这一次全球关税风险冲击之后,后续的内需政策依然值得期待,特别是4月底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可能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近两日,官媒也发布了关于降准降息的表态,国内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整体政策空间都比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后续内需方向是值得大家积极布局的。而这一次市场的调整,很多内需品种的相关板块和公司应该都是被错杀的。
多国出台“救市”举措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多国宣布将采取措施稳股市。比如,印尼央行将于8日开盘后干预国内市场,在现货市场、非交割远期和二级市场进行债券购买。韩国金融监管机构表示将准备市场稳定方案,并随时准备注入流动性。
中国中央汇金公司已经积极开展稳市操作。在7日下午收盘之际,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那么,及时出台的“救市”举措能否缓解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A股能否成为“投资避风港”?我们来听听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建的分析。
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将逐步恢复
赵建:举措是有效果的。但在当前特朗普关税风暴的巨大冲击下,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和持续的投入。中国股市因清明假期全球股市未休市而少交易了一天,今天出现大幅波动,不过成交量表现尚可,表明市场交易热情仍在,国家队也在积极行动。实际上,股市最忌惮的并非大幅下跌或剧烈震荡,而是成交量的枯竭。成交量的存在说明定价系统仍在正常运行。
今天不仅中国股市,全球市场也陷入非理性恐慌。特朗普加征关税是“灰犀牛”,其力度和范围远超预期,尽管各国央行和维稳政策部门已及时出手,但在如此强烈的风暴下,政策效果尚未立竿见影。不过,我认为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将逐步恢复,国家队就在我们身边。明天全球金融稳定部门,包括中国在内,可能将会共同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因为影响确实非常重大。
内循环有望弥补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赵建:长期来看,我对中国股市充满信心。前段时间市场对中国资产重估的趋势,有担忧在于重资产重估是否意味着基本面不佳。事实上,尤其是近期表现良好的中国科技公司,其年报和季报即将发布,去年业绩表现依然强劲,代表了现实的生产力,其营收状况良好,能够延续市场叙事。因此,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的深度转型没有问题。
但当前的定价并非基于基本面或长期价值,而是短期恐慌的结果。我认为,随着局势发展,一方面美国股市如此调整,今晚可能出现熔断式大跌,特朗普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可能也会采取措施应对。另一方面,当市场恐慌情绪平息,投资者回归理性后,全球资产配置需要重新评估相对风险价值。所谓相对风险价值,即中国资产虽有风险,但相较于美股和其他国家资产,仍具性价比。当然,我们也需要逐步消化关税带来的54%高额冲击。
综合来看,外循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关税风暴压力,但我们已启动内循环。无论是中国赤字的扩大,还是一系列政策的综合推出,都能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弥补关税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编辑:李依农
记者:杨雨莱 实习生李宥瑾
制作:蔡于恬
摄影: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欧盟官员:准备动用“一切贸易防御手段”应对美国关税冲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