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大力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如何利好A股?
- 时间:
- 浏览:1
- 来源:加密货币资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杨雨莱 广州报道
大力推进“长钱长投”
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进“长钱长投”。
1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会上表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
《方案》传递出了哪些重要信号?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将带来哪些影响?我们来连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
切实增加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田利辉:该《方案》的信号是非常重要且鲜明的,政策决心的显现、量化目标的明晰、考核周期的注重和协同合作的强调,能够让市场生态得到一系列工作的优化。《方案》当中确定了量化的目标,公募基金三年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对于商业保险基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实际上是切实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的强烈信号。
而且,还要求中长期资金的机构切实进行中长期的投资。所以对于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全国社保基金为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由此引导市场参与者更加注重投资回报,避免短期的考核压力,导致中长期资金的机构行为短视化的问题,形成长期考核,引导具体的投资人、操作人员进行长周期的工作。同时,该《方案》为六部门共同印发,强调了协同合作,形成政策合力。
更为重要的是,让中长期资金进行切实的中长期运作,促使价值投资新生态的形成,对于回购增持给予鼓励,从而让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得到大大增加。
中长期资金将带来多项益处
田利辉:中长期资金是对于市场的微观结构进行改革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国市场散户较多,机构较少,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操作上存在散户行为化,或者类散户行为化。这次不仅要求中长期资金在一定的规则的量化指标下入市,而且对于具体操作进行长周期的考核,可以让投资者的结构进行优化,进而增强市场的稳定性,让市场微观结构增加机构投资者比例,让机构投资者行为更加长期化,由此提升市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市场的投资专业水平。
在此前提下,可以增加市场的稳定性。中长期资金投资周期长,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它的入市会减少短期的波动,降低市场的投机性,从而增加市场的内在的稳定性,让市场运行得更为平稳。
同时,中长期资金不仅利于稳定,而且它来自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能够更为准确的对于资产进行定价,让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得到提升,让市场的价格更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让投资进入到切实有价值的这些股票当中去,有助于定价水平的提升。
外资是A股的重要资金来源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表示,证监会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外资政策,深入推进市场、产品、机构对外开放,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拓宽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支持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已有26家外资控股或外商投资的证券、基金公司获批,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性和稳定性提升,从外资参与市场情况来看,有866家的QFII获得了投资资格,持有A股3万亿人民币,外资是A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资金,包括全球知名的养老金、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
展望2025年,外资会否加码A股?纵观当前全球股票市场,A股具有怎样的投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为我们带来他的观点。
外资或将加大投资力度
赵锡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不断升级,给外资提供的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目前而言,外资对中国的投资正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的领域中,很多国际著名投资机构,把中国市场纳入到其投资组合中去,说明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同时,中国市场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方面所展现出来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也是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和未来产业升级的潜力。我认为,他们会加大对中国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
同时,将有越来越多新的外资,比如中东等地区的外资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安排,法律法规,投资工具和产品也越来越适应于外资投资。比如,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度在不断加大,市场也出现更多的创新型工具供外资来进行投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也会越来越加大人民币资产的比重。
中国市场具备深厚潜力
赵锡军: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体量居全球首位。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投资市场在全球展现出来了强烈的投资吸引力,是全球投资市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完善,给外资提供的制度性保障,外资将更方便也更放心在中国进行投资。总体来看,中国市场较全球市场而言,具有更加深厚的潜力。
A股冲高回落
1月23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超4900股开盘上涨,但后续冲高回落。两市成交额1355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2194亿元。
A股当前是否已具备回稳因素?年后A股哪些板块更值得关注?一起来听听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的分析。
A股已基本具备回稳条件
范若滢:整体来看,当前A股已基本具备回稳条件。第一,宏观政策有望积极加码。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等五部门共同介绍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这表明政策端对呵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决心,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措施落地。此外,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也将有望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助力市场情绪回暖和经济基本面恢复。第二,外部利空因素释放较为充分。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前期外围不确定性风险逐渐被消化,市场风险偏好也有所回升。第三,市场流动性保持相对充裕。中国货币政策基调已转向适度宽松,预计未来央行大概率将择机降准降息,向市场流入更多流动性。此外,自去年9月底以来A股的一波上涨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体现为非金融机构存款数据大幅增长,这些资金未来将会是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
科技、红利、消费等板块有望迎来机会
范若滢:预计年后A股科技、红利、消费等板块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中国正在构建高端制造产业链生态,相关赛道企业有望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引导下,A股市场在回馈投资者方面更加积极作为,2024年现金分红和股票回购规模均刷新历史纪录,预计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随着中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加码,相关政策效果也在持续显现,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将利好消费板块。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编辑:李依农
记者:杨雨莱
摄制: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监管要用行动改变市场预期
猜你喜欢